德国人真的不“鸡娃”?
德国孩子的课堂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德国中小学的“快乐教育”,即中小学生们没有太大的课业压力,也不需要上各种各样补习班或者特长班。真实的情况真是如此吗?
在德国,学龄前的儿童就可以上丰富多彩的兴趣班了。但是家长们的主要目的,是发掘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学习内容也非常轻松有趣。家长们并不会将其视为特长班,让孩子铆足了劲去学习。
比如,他们参加的音乐兴趣班,课程主要涉及的是乐理知识、节奏感知、乐器认识等。小朋友会跟着老师,将各种豆子装到空的塑料瓶里,然后跟着老师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德国孩子的音乐课
小朋友们也可能会每个月认识一种乐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和该乐器特点有关的游戏。在孩子经历这样一番音乐启蒙后,家长和老师就能大概地判断出,小朋友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音乐。
老师也可以根据小朋友课上的表现、性格特点和兴趣,推荐他们可以继续深造学习的乐器。这些兴趣班的内容并不专深,但是范围广泛。可以说,大部分参加兴趣班的德国学龄前儿童,是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探索着自己的可能性。
当小朋友们到了上小学或者中学的年纪,他们可选择的课外活动就更多了。学期里,他们一般下午早早地就放学了,周末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寒暑假也有大段的自由时间。另外,德国的各种节假日也特别多。
整个社会达成的共识是: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和假期是用来放松的,他们应该利用这些时间来发展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文化课并不是全部。
学校会在假期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郊游、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等。社会上也有很多机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各类艺术协会、体育协会、童子军组织,他们会围绕各自的主题,设计出丰富的活动和行程。
各联邦州或城市的市政机构,会在官网上发布这些活动的介绍清单,或者印制出假期活动手册,摆放在相关机构,供学生和家长们提前选择和安排。
假期活动会涉及大量的体育运动,像球类运动、水上运动、滑雪、骑山地车、骑马等。很多活动也会围绕大自然的主题开展,比如去农场生活、学习有机种植、饲养动物、试着做农活儿;又比如去森林里野营,自己搭建营地、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探索奇妙的大自然。
在森林中开展课外活动
还会有一些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比如服装设计课程,构思、设计、打版、制作等都由孩子们自己完成;又比如戏剧表演课,孩子们可以自己选剧本、挑选角色,承担台前或者幕后的工作。
除了这些有点“不务正业”的课外活动,学生也可以上一些和平时学习相关的课程,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以个人兴趣为主导。比如,参加语言夏令营,通过各种有意思的创意活动,身临其境地深入学习一门语言,还可能直接去到使用该语言的国家,一边了解当地文化一边学习。
正在上文化课的德国孩子
此外,一些有关科学实验和机器人的课外活动也很受欢迎。当然,有些学生也会去专门补习英语或者数学这类文化课,不过一般只有在这些科目上表现得确实太差劲的学生才会这样。
作者 | 苏静 中德中欧关系研究者 洪堡学者
编辑 | 吴阳煜 wyy@nfcmag.com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