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767年6月22日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诞辰
文史公曰:德国古典文学时期的最后一位代表,洪堡是德国文化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人物之一,他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被誉为”德国现代大学之父”,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改革家,语言学者及外交官;他在创办柏林大学时确立的学院自治、科研与教学统一、学术自由三原则,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奠定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三原则,成为世界各大学所遵循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
“学徒式教育模式是古代“艺徒教育”在高层次教育中的移植和运用,它强调师徒之间的人格、情感和学业的传承关系,是一种研究型、学术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它首先产生于德国。
柏林洪堡大学是德国的一所精英大学,也是世界名校,截止2017年,共有55位校友、教师及研究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它的校徽上有两个男人的侧面头像,他俩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威廉和亚历山大·冯·洪堡兄弟。威廉是这所大学的创立者,他的弟弟亚历山大则对这所大学的科研有重要的影响。洪堡兄弟都是旷世奇才,在不同的领域为全人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爱因斯坦、海涅等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诗人都曾在柏林大学任过教或学习过。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07年到德国留学就在柏林大学。
威廉·冯·洪堡1767年出生于德国波兹坦。父亲是普鲁士军官,弟弟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冯·洪堡。
1787年与弟弟亚历山大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Universität in Frankfurt/Oder)。
一年过后两人又一同转学至哥廷根大学。一直到1790年两人才分别展开自己的生涯。
1788年,是威廉·冯·洪堡命运发生转变的一年,他着手研究伊马努埃尔·康德的反教条主义思想。另外,他在生活中的一次偶遇也很重要:第一次见到了他后来的妻子卡罗琳娜·冯·达赫勒登,她是一个有教养的漂亮女人。
同年9月19日至11月4日他的一次旅行在美因兹,他拜访了在哥廷根读书时认识的德国探险家和科学家。格奥尔格·福尔斯特。又谒见了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可比。
1789年,洪堡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毕业后,他为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旅行,经布鲁塞尔到达巴黎。在巴黎,他遇到了他昔日的老师、法国革命的狂热捍卫者冯·坎珀,但洪堡对法国革命和这场革命对法国现状所起的作用似乎不感兴趣。
1791年春天,他辞掉刚干了不久的公职。同年与卡罗琳娜·弗里德里希·冯·达赫勒登结婚。
通过妻子与席勒和歌德的交往,威廉才得以进入“古典作家圈”。
1794年,长女两岁,洪堡一家搬到了耶拿,靠岳父在图林根的财产度日。后来,他在埃尔富特、柏林、魏玛和耶拿旅行期间,加深了与席勒的友谊。
他最初的一些文章均涉及到政治和法律,如《关于国家法律的思考》和《试论国家作用界限的确定》等。
1796年,母亲去世,威廉和亚历山大兄弟俩失去了经济依靠。为此,威廉携家迁往维也纳,后又搬到瑞士,最后去了巴黎。
在巴黎,夫妇俩遇到很多熟人,其中有拿破仑·波拿巴、让·路易·达维德、画家波拿巴、女作家斯塔尔夫人等。在巴黎,洪堡社交活动极多,频频被邀参加各种聚会。
1799年9月18日至1800年4月18日全家又曾旅居西班牙。
第二年,洪堡第二次南下巴斯克地区,以实现他1799年制定的研究法国、西班牙和巴斯克地区文学的计划。
1801年,洪堡一家从巴黎回到德国。一年后,洪堡接受了内阁议员贝梅和外交大臣豪格维茨的建议,出任普鲁士帝国驻罗马公使,直到1808年10月14日卸任。
在罗马期间,洪堡的家也像在巴黎一样,成了社交活动的中心。除此以外,他领略到了自己十分仰慕的古罗马遗迹。
1805年,好友席勒去世。
不久后,洪堡接到消息,岳父在图林根的财产被洗劫。于是,他递交了一份请假报告,带着11岁的儿子特奥多尔回到了普鲁士。
1809年2月20日,他刚回到普鲁士不久,便被任命为枢密院成员、内政部文化与公共教育司司长。但洪堡对是否接任迟疑不决。最后还是上了任,开始了他16个月之久的德国教育大臣生涯。
在之前1806年拿破仑在耶拿击败了普鲁士,并且关闭了耶拿和哈勒大学。
在这短短的16个月中,依靠手下那些优秀助手,洪堡为德国此后150年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洪堡为大学确定的目标是:大学不应只是专门职业的培训之地,而应成为大学生们和教授们奉献科学、进行思考的阵地。
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德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改革。洪堡提出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追求纯粹知识的思想,科学研究第一次成为大学职能。
在之前1806年拿破仑在耶拿击败了普鲁士,并且关闭了耶拿和哈勒大学。德国上下迫切需要一所好大学。洪堡创办了柏林腓特烈一威廉大学(今洪堡大学),当时普鲁士国王将王子的宫殿捐献出来作为柏林大学的校址。
起初学校以国王的名字——弗里德里希·威廉命名,后改称“柏林大学”,但民众却喜欢以创始人之名叫它“洪堡大学”。
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
招聘了诸如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哲学家费希特、法学家萨维尼和历史学家尼布尔等一大批名教授。
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已经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它和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共同构成欧洲近代高等教育两大模式,不仅影响着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在大学近千年的历史当中,只实行过两种学制,一种是学年制;一种是学分制。而学分制的思想最早就是由洪堡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实行了学分制。
此外,他还设计并确定了德国文科中学的办学宗旨与形式。
在他短暂的任期内,洪堡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
1810年4月,洪堡递交了辞职申请。不久,他被任命为特使派往维也纳。
1817年,由于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皇室的影响,要求晋升部长。结果事与愿违,他只弄到了一个小职务,并被“发配”伦敦任公使。
直到1819年,才就任地方事务部长一职。
此后,他经常与哈登堡总理发生争执。最后,他辞掉了部长职务。
妻子卡罗琳娜的死又给了他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不知疲倦进行语言哲学研究。
他所创立的语言哲学引起了许多近代哲学家的兴趣。其核心是:语言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关系。他不仅仅把语言看成人类交际的工具,还把它看成是活跃思想、表达思想的动力。
洪堡一生研究过多种语言,包括巴斯克语、爪哇语,还有汉语。他是最先提出“语言左右思想”的学说的学者之一。
1835年4月18日洪堡在柏林的特格尔宫与世长辞。这是歌德死后的第三年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