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联能否凭借一己之力战胜德国?
笔者认为,二战期间,如果没有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提供的各方面援助,苏联面对纳粹德国的猛烈进攻,是没有任何取胜可能的。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之前,已经是一个独霸欧洲大陆、拥有15个占领国的庞大战争机器。从两国工业实力的对比情况来看,德国远胜于苏联。德国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铁,而苏联却只生产了1亿五千万吨煤和1790万吨钢铁。充足的煤炭产量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而苏联只有480亿度,并且德国可以开动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只有58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几乎是苏联的两倍。同时整个西欧几乎都在为德国从事军工生产,那里有4800多家兵工厂,仅沦陷后的法国,每年都在为德军提供1300辆卡车和100万发炮弹。二战苏德战场是机械化时代的总体战争,而机械化战争是交战双方工业实力的对决,德国拥有如此雄厚的工业实力,这就注定将使苏联输掉这场战争。
然而,历史无法改写。苏联军民经过4年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其获胜的原因有许多,比如,漫长的冬季、泥泞的沼淖地、深远的战略纵深等等。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还是同盟国的协同作战,以及提供的丰厚军事援助。
首先,同盟国的军事行动,极大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作为轴心国的“老大”,德国一个国家硬扛美、英、苏三个强国的围攻,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二战中,美英空军的轰炸摧毁了德国70%以上的工业产能和矿场,美英联军牵制了德国40%的陆军、60%的空军、100%的海军,这些都为苏军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次,同盟国的军事援助,从根本上增强了苏军作战能力。二战期间,美英为苏联提供了名目繁多的军事援助。具体包括:飞机18865架、坦克13000辆、火炮15000门、运输车42万辆、机车1981辆、雷达1196部、弹药4.7亿发,还有不计其数的军装、军靴等御寒装备,就连一些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更为关键的是,美英对苏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光学瞄准具及火炮技术,使苏军坦克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这些军事援助,都极大地改善了苏军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难怪一些西方学者片面地认为,“没有美英的武器和物资,苏联连1942年的冬天都撑不过。”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