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服务器

二战中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

  作者:小法师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刚刚投入战场T-34,给德军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压力。那时虎式豹式还没有投入战场,东线德军面对T-34颇为吃力。在这个空档期德国有没有想过仿制T-34呢? 还真有过。德军的前线指挥官就提出过仿制T-34的建议。

  1941年11月18日,德军装甲特别委员会到达位于苏联城市奥廖尔(屠格涅夫的故乡)的第二装甲集团军总部。因为根据最近的战斗经验,T-34面对德军时在某些方面有绝对优势,前线军官们强烈建议直接对苏俄的坦克进行仿造。德国最后为什么没有仿造T-34呢?

  难道是精工细作的德国人放不下尊严,仿制傻大笨粗的苏联货?当然不是,德国之前就有过仿制苏联武器的例子,比如120毫米迫击炮(即120-PM-38)。而且德国人还把缴获的完好T-34直接拿来自己用,这些“叛变”的T-34还被放在最前线。既然不存在面子问题,那么T-34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德国仿制起来应该不在话下,真的是这样吗?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120毫米迫击炮

  德国人想要生产T-34,有两种选择:1,直接在被占领的苏联领土上生产。2,在德国生产。

  先来看第一种选择,在德国的军事档案里,有一个“武器检查6处”的目录,“6处”是一个二战时负责坦克和各种机动作战车辆的部门。这个目录下有一个醒目的题目“在苏联占领区生产Pz.Kpfw.T-34(即T-34装甲车)的可行性”。其余能查到的具体资料很少,至少说明在苏联本土生产T-34这件事德国人是有认真考虑过的。

  但是在被占领领土上生产要面对一些实际问题。1941年的8月到10月,苏联80%的工业都被转移,弹药工厂,坦克发动机工厂,装甲板工厂……铁路上堵塞着两百五十万向西奔赴前线的战斗人员和一千五百个向东后撤的工厂的设备。即使工厂设备没有撤离,苏联也不可能把宝贵的熟练工人留给德国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苏联将物资撤往大后方

  即使像T-34这种简洁的坦克,也不可能整车在一个工厂生产完成,光学设备,炮弹,车体,主炮,引擎,传动装置……每一种部件都要在特定的工厂生产。占领区的条件肯定不能支撑这样复杂的工业体系。

  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还是后勤,德军东部前线的补给系统普遍极度紧张,生产所需基础设施如电力,公路等更是不可能完好,运输坦克零件和所需各种资源会给德国的物流系统带来额外的巨大负担,使得本来吃紧的东线后勤雪上加霜。

  再来看第二种选择,直接在德国本土生产?先来看一种原型车设计“Panzerkampfwagen VK 30.02(DB)”(其中DB即“戴姆勒奔驰”)。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很像T-34的VK30.02

  这种原型车外观和T-34及其相似。如果德国量产这种战车,肯定被人认为抄袭T-34。虽然前线军官们迫切希望仿制T-34,德国的工程师们对T-34颇为不屑。1941 年 9 月 11 日,一个德国军工生产商代表团在库默斯多夫视察了夏季缴获的敌军装甲车。专家们对苏联坦克的质量做出了相当负面的评判。

  古德里安对于仿制T-34也是十分消极,在他的回忆录种提到:“短时间内生产大量T-34零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柴油引擎。”似乎引擎是制约德国生产T-34的关键。不过古德里安的这种说法有人并不赞同,因为直接在T-34里塞一个德国引擎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德军缴获的T-34

  毕竟美国谢尔曼就衍生出很多种引擎的版本:汽油引擎,双列柴油发动机,60度V型汽油机,多缸汽油发动机等等。所以如果德国真心想复刻T-34,办法总比困难多。

  德国的前线部队对T-34的评价非常高,这点与军工供应商的工程师专家们不同。难道专家们是纸上谈兵吗?还真不是。

  前线部队的高评价,多少有种“别人家的饭比自己家的香”的感觉。其实,T-34设计上确实是有硬伤的。

  首先是视野问题,在德军中服役的T-34炮塔顶部都要加装有供车长观察的圆顶,而三号坦克车长不用探出身体就有良好的视野。T-34的观察镜只有39%的透光率,在良好的光照和能见度下,装有名牌蔡司光学透镜的三号坦克里车长有23.5~25度的前方视野角,1500米的观察距离,但是T-34只有14.5度的前方视野角,800米的观察距离。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德国在T-34上加装的观察圆顶

  另一个问题是T-34炮塔,只能容纳2人(车长,炮长)而不是3人(车长,炮长,装填手),所以车长往往还得兼任炮长甚至亲自装填炮弹,这给车长增加了不小的负担,明显降低整车的作战效率。有人说了,既然人家苏军能凑合,德国人不能凑合一下么?

  人家还真不能,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军中服役的捷克斯洛伐克LT Vt.38,也就是经过德国改进后的Panzer 38 (t)战车。为了容纳德军装甲兵分队所需的炮手,德军将原来的存放弹药的位置减少了三个容弹量六发的弹匣,为了增加一个乘员,德国人不惜减少18发携弹量。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德军三号坦克

  再来说说最严重的,虽然T-34的76mm炮,在1500米的穿甲深度都大于当时德军3号战车上的50mm kwk l/42炮在100米上的表现,但是跟据前苏联作家,前机械工程师Boris Kavalerchik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坦克》一书中的说法,使得T-34的战斗效率明显降低的致命缺陷都在那门76mm主炮上:瞄准速度慢,射速低,射击精度差。

  虽然本书作者后来移民美国,但是这绝不是他为了迎合西方而故意贬低T-34。因为实事求是的讲就连苏联自己当时也很清楚这些缺陷,因此他们原计划于1941年9月生产T-34的改进版本,即T-34M。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T-34M的设计模型

  问题是当年6月,德国就入侵了苏联。来自强大德国的觊觎使得莫斯科非常紧张,于是慌忙中搁置了T-34M的生产计划,把手头上现成的T-34投入大规模生产。并且边生产边着手改进T-34,毕竟现成的T-34对付德国还算够用。

  说回到仿制T-34的问题,前面我们说过,想要仿制这样一件复杂的装备并不容易。在这一点上当时任帝国军备和战争生产部国务秘书邵尔的观点可能与装甲委员会其他成员一致,对苏联战车持批评态度。他强调生产复制品几乎与开发新品需要相同的启动时间,实在是事倍功半。所以当你有能力开发出一种更好的装备,为什么还要花同样多的时间来费劲复刻一款有很多瑕疵的装备?

  事实上,即使德国人想要做,复制T-34对他们来说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这是因为生产坦克,首先需要制造出生产坦克的机器才能复制苏联坦克的零件。既然T-34在很多方面都有缺陷,为什么还要付出这样的成本呢?

  总而言之,国防军在其武装部队中使用外国设备和各种武器没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复刻武器并在国外或国内工厂生产。但是复制像T-34这样一款复杂的武器系统成本太高。何况它还有着那么多的设计缺陷。

  德国还是学习借鉴了T-34的一些优点,如在豹式和虎王上使用革命性的倾斜装甲,而不是再像虎式那样耿直的使用垂直装甲。

二战中<a href=德国为何不仿造苏联的T-34坦克?”/>豹式坦克

  但是T-34的一些真正精髓是德国人在实验场上看不出来也学不到的:简洁设计便于生产和低维护成本带来的庞大数量。数量可以抹平T-34所有的缺点,数量放大了T-34的所有优点。如果纳粹当年意识到数量的重要性,世界恐怕要多经历一些苦难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德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德国服务器网联系。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